close

 


打開生死之門 探索靈魂奧秘()


劃時代的新學科瀕死體驗研究


(http://www.epochtimes.com)
人的一生是短暫的,自古以來,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聖賢豪傑,都難免一死。很多人以為,人死就如同燈滅,一了百了,生前的一切都成為雲煙。可是,人生的存在,難道真的就只是須臾的剎那;肉體的幻滅,難道真的就意味著生命永恆的消失?其實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裏,有太多太多的現象和事例告訴我們,人其實是有靈魂的,而人的靈魂在人死後是不會消亡的,從而人生前所做的一切,大事小事,好事壞事,也都會隨著靈魂帶進他的生生世世。靈魂存在的證據不勝枚舉,在這本電子書中,我們準備和大家一起,共同探索那無數現象與事例中的一種:瀕死體驗(NDENear Death Experience)。



(一) 前言


(二) 瀕死體驗典型案例


2.1 靈魂離體,飄於空中
2.2
穿過隧道,與光對話
2.3
邂逅故友,重見親人
2.4
獲得知識,感悟人生
2.5
面臨審判,善惡有報
2.6
瀕死體驗在中國
2.7
心理學家的瀕死體驗
2.8
無神論者的瀕死體驗


(三) 對瀕死體驗現有理論的剖析


(四) 揭開瀕死體驗的神秘面紗


4.1 人體與生命
4.2
時間與空間


(五) 編後記 --- 生命的意義


--------------------------------------------------------------------------------


1 前言
人的一生是短暫的,自古以來,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聖賢豪傑,都難免一死。很多人以為,人死就如同燈滅,一了百了,生前的一切都成為雲煙。可是,人生的存在,難道真的就只是須臾的剎那;肉體的幻滅,難道真的就意味著生命永恆的消失?其實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裏,有太多太多的現象和事例告訴我們,人其實是有靈魂的,而人的靈魂在人死後是不會消亡的,從而人生前所做的一切,大事小事,好事壞事,也都會隨著靈魂帶進他的生生世世。靈魂存在的證據不勝枚舉,在這本電子書中,我們準備和大家一起,共同探索那無數現象與事例中的一種:瀕死體驗(NDENear Death Experience)。


有很多人,在一生中,經歷過一次甚至多次神秘的體驗:見到奇異景象,遇見已故親人,甚至死而復生,等等。當人們對此現象諱莫如深的時候,一些嚴肅而有創新意識的科學家,悄然開始了人類科學史上最為艱難卻又最有意義的研究,那就是瀕死體驗的研究。


瀕死體驗是一個相當普遍的現象。早在兩千多年前,柏拉圖在他的著作《理想國》(The Republic)中就記載了瀕死體驗現象。研究表明,經歷過瀕死體驗的人遍布世界不同地域、種族、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據美國著名的統計公司蓋洛普公司調察估計,僅在美國就至少有1300萬至今健在的成年人有過瀕死體驗,如果算上兒童,這數字將更加可觀。肯耐斯﹒瑞恩(Kenneth Ring)博士等人的研究更表明有大約35%接近死亡時有瀕死體驗。目前,瀕死體驗現象正在吸引越來越多來自不同領域的研究者。其中很多是自己原來研究領域中的皎皎者。除了上面提到的康涅狄克大學肯耐斯﹒瑞恩(Kenneth Ring)博士外,還有華盛頓大學兒科教授麥爾文﹒莫爾斯(Melvin Morse)博士,內華達大學教授雷蒙﹒穆迪(Raymond A. Moody)博士,弗吉尼亞大學教授埃因﹒斯蒂文森(Ian Stevenson)博士,喬治﹒華盛頓大學內科醫生和Mandate公司的執行總裁林茲﹒奧戴因(Linz Audain)博士,加州大學教授查爾斯﹒塔特(Charles Tart)博士等。有關瀕死研究的論文不斷發表在國際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The Lancet)和《瀕死體驗研究》(The Journal of Near Death Studies)上。1978年,在一些學者的倡議下,國際瀕死體驗研究協會正式成立。可以說,科學界對這一神秘領域的研究方興未艾。


近代瀕死體驗的研究始於瑞士地質學家阿爾伯特﹒海蒙(Albert Heim)。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他從自己的一次親身經歷開始了NDE研究。海蒙愛好登山,一次,他在攀登阿爾卑斯山時,被一陣大風吹落懸崖。在那一瞬間,奇蹟發生了──


彷彿在一個離我有些距離的舞台上,我見到了各種形象出現的我及我的整個過去。我看到自己是這齣戲的主角。每件事物似乎都被天堂之光美化了,沒有悲傷和焦急,一切都那樣絢麗。我曾遭受的悲慘經歷的回憶十分清晰,但並不令人悲哀。沒有衝突和矛盾,衝突已轉化為愛意。高尚與和諧的思想主宰並統一著單獨的印象。一種神聖的寧靜感如同奇妙的音樂一般滌盪著我的靈魂。


這次經歷促使海蒙對眾多有過類似經歷的人進行廣泛的研究,包括戰爭中受傷的戰士、從建築物上掉下來的建築工人、差點被淹死的漁夫等等。1892年,他在研究論文中提到:在他所調查的30名墜落倖存者中,95%的人說在瀕死過程中感受到平靜和快樂。他還發現他們的體驗過程極為相似:眾多飛快的意識活動,預知結果的超凡能力,時間的彌散意識,飛速地回顧一生,目睹超自然的美麗景象,耳聆天上仙樂繚繞──


沒有一絲悲哀,也沒有在輕微危險中可能出現的大恐懼……沒有緊張絕望和痛苦,只有嚴肅、深深的接受;精神的明晰和高速活動。


海蒙的研究彷彿強大的催化劑,使眾多研究者循著他的腳步前行。1903年,英國作家F.W.H.麥爾斯完成兩卷本的《人性及其在肉體死亡時的存留》;1907年,詹姆斯.H.海斯洛波在美國發表論文《垂死者的幻覺》,影響很大。1926年,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威廉﹒巴雷特出版了《臨終幻覺》。這個時期,瀕死研究得到了廣泛支持。


1959年,美國精神研究會的卡里斯﹒奧西斯(Karlis Osis)通過分析詳細記錄病人死亡過程體驗的幾百份調查表,開始繼續海蒙的研究。1972年,他還在冰島心理學家厄蘭德﹒哈拉德桑(E. Haraldsson)的幫助下,跨越種族和文化界限,把研究擴展到印度。他們合作出版了一本書《死亡時刻》(At the Hour of Death, 1972)。 奧西斯總結道:


儘管很多病人進入一種健忘、無意識的狀態,但仍然存在著堅持到最後的意識清醒者。他們說見到了來世並能在臨終前報告他們的經歷。比如:他們見到了已故的親屬和朋友的幽靈,見到了宗教和神話中的人物,見到了靈光、美麗的強烈色彩等非塵世環境。這些體驗很有影響力,帶給他們祥和、寧靜、安逸和宗教情感。病人奇特地經歷了美好的死亡,這與臨終前通常想到的黑暗和悲慘正好相反。


20世紀70年代,依阿華大學精神病學教授拉賽爾﹒諾依斯﹒Jr和同事羅伊﹒克萊蒂一起,研究了大量瀕死者的描述,對個別人的自傳性陳述也進行了研究,其中包括著名瑞士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泰斗卡爾﹒古斯塔夫﹒榮格(Karl G. Jung)。1944年,由於心臟病,榮格產生了瀕死感覺,從而改變了他對人類意識的理解,他寫道:死後發生的事情極其輝煌燦爛,難以形容,我們的情感和想像力無力描述其大概。


1972-1974年間,雷蒙﹒穆迪博士收集了150例瀕死體驗的實例,從中歸納出NDE最一般的要素:飄離身體;通過黑暗隧道;朝一束光升去;與朋友親戚相會;一生的全景回顧;不情願返回身體;對時空的非凡洞察力;被救治後的失望感。1975年,他的《生命之後的生命》(Life After Life)出版,瀕死體驗研究進入新階段。


穆迪列出的這些要素在後來的瀕死體驗報告中都有類似描述,從而證實了海蒙、奧西斯、諾伊斯和克萊蒂的研究。綜合各種瀕死體驗,穆迪提出了理論上的理想體驗或完整體驗,他是這樣描述的──


一個正在死去的人,當達到肉體痛苦的極點時,他聽到醫生宣告自己死亡。他開始聽見噪音,響鈴聲或嗡嗡聲,同時感到自己很快通過了一條黑暗的隧道。然後,他忽然發現自己離開了肉體,不過仍在直接的物質環境中。他在遠處看自己的身體,如同一個旁觀者。他居高臨下地觀看著復活,情緒動盪。


過了一會,他鎮定下來,漸漸習慣這種奇怪的狀況。他注意到自己仍有一個身體,但是性質迥然不同。很快又發生了一些別的事情。他見到了已故親友的幽靈,他從未見到的親切熱情的神靈──一種閃光的生命──在他面前出現。這個生命用非言語的方式問了他一個問題,讓他評價自己的一生,瞬息為他展示一生的主要事件。一時間,他發現自己正在靠近某種障礙或邊界,這顯然代表著今生和來世的界限。然而他發覺自己必須回到人間,因為死亡的時刻尚未到來。由於迄今為止他已對死後的經歷發生了興趣,他不想返回塵世。但不管他本身態度如何,最終與肉體重新結合而復活了。


穆迪謹慎地強調:每例瀕死體驗的過程都不是完完全全按上述方式發展的,但是,他被那些經歷的驚人相似所深深吸引。穆迪的研究啟發了新一代瀕死體驗研究者,其中最傑出的有:肯耐斯﹒瑞恩(Kenneth Ring)博士,麥克爾﹒B﹒薩鮑(Michael Sabom)博士,麥爾文﹒莫爾斯(Melvin Morse)博士等。他們的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結果:


瀕死體驗在世界範圍內頻繁發生這一事實不容置疑。瀕死體驗不僅限於成年人,也發生在孩子們身上。大約35%接近死亡的人都會有瀕死體驗。


絕大多數瀕死體驗者都說他們感受到和平與快樂,而非痛苦與折磨。


﹒瀕死體驗者看到的一些景象與他本人的知識並不一定吻合。例如物理學家威廉﹒巴雷特記錄一些孩子在瀕死體驗中對自己所看到的天使沒有翅膀深感失望。


﹒瀕死體驗對當事人影響很大,多數人發生了巨大的、積極的轉變,心靈更加豐富了。一些無神論者經過瀕死體驗後徹底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觀,此後成為虔誠的有神論信仰者。


令人深思的是,並不是所有瀕死體驗者看到的都是美好而令人愉快的景象。有些人在瀕死體驗中在也看到了一些可怕的景象。例如,《天堂印象--100個死後生還者的口述故事》中就記載了一個叫斯塔因﹒海德勒的德國警察局長可怕的瀕死體驗。海德勒局長以前對人冷漠粗暴。在一次瀕死體驗中他看到自己被許多貪婪醜陋的靈魂包圍著,其中一個靈魂張著血盆大口撲上來要咬他。還有些人在瀕死體驗中看到靈魂依生前的所為得到了不同的歸宿。這些瀕死體驗案例使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中國善惡有報的古訓。


瀕死體驗中的靈魂離體現象不僅僅限於接近死亡的人中,有少數人在健康狀態下也有相似的經歷。這些人的靈魂離體現象更使得對這一現象的研究進入實驗驗證成為可能。如加州大學的查爾斯﹒塔特(Charles Tart)博士曾經在實驗室對一位自稱經常有靈魂離體經歷的婦女進行了嚴格的實驗測試。他把一張寫有五位隨機數的紙條放在一個離地面約6.5英尺 高的架子上,使躺在實驗室床上的這位婦女無法看到。然後要求這名實驗者設法在靈魂離體時漂浮到高處看這紙條上的內容。實驗證實她在第四個晚上聲稱靈魂離體後準確地說出了紙條上的五位數。而猜中一個五位數的概率是十萬分之一,從實驗上有力地證實了瀕死體驗的客觀存在性。


歷史上最著名的具有靈魂離體經歷的人恐怕要數生活在十八世紀瑞典著名的科學家、哲學家和神學家Emanuel Swedenborg。他根據自己靈魂離體遨遊靈界所看到的景象,留下了宏篇巨著《天啟揭示》,詳細描述了他在靈界看到的景象和其他生命溝通所得到的關於靈界的知識。他的著作對後世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即使在今天仍然影響著眾多的人。許多著名學者對他推崇備至,包括精神分析學泰斗榮格,美國著名作家海侖﹒凱勒,美國著名詩人愛默生,美國政治家和科學家本傑明﹒富蘭克林,英國詩人布朗寧夫婦,德國著名詩人和劇作家歌德,日本哲學家和禪宗學者鈴木大拙等,美國總統喬治﹒華盛頓和富蘭克林﹒羅斯福也深受其影響。


越來越多的瀕死體驗實例,越來越深入的研究成果,使那些樂於懷疑的人,更難把瀕死體驗的事實一筆抹煞了。瀕死體驗研究為我們揭示的不應只是現象,更重要的是現象所昭示的思維方法和研究路徑;它為我們打開的不僅是死後世界之門,更是意識、生活、生命之門。


科學在探索外部世界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在探索人類自身這一領域,正如大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所說的:還處在嬰兒階段,探索人類本身的奧秘應該也必將成為未來科學的目標。對追求真理的人來說,在這科學尚未涉足的地方,信仰和勇氣顯得尤為重要。縱觀瀕死體驗現像及瀕死體驗者從中獲得的對人生的感悟,瀕死體驗現象也許在暗示我們的靈魂並不隨著我們的肉體死亡而消失,我們應該善待自己和他人,為自己生命的永遠負責。正如皮埃爾泰哈德﹒查汀所說的:也許在宇宙中存在著某種事物,諸如目的、希望和仁慈一類的東西,瀕死體驗也許是神給予人類探索自身奧秘的禮物或線索。


參考資料 :
1.
《天堂印象──100個死後還生者的口述故事》,逢塵主編, 外文出版社 19991
2.
《打開生死之門》Jean Rithie,徐和平譯,陝西旅遊出版社,199810
3.
國際瀕死研究學會網站, http://www.iands.org
4. Charles T. Tart,Journal of Near Death Studies, 17(2) Winter 1998
5. Melvin Morse, Paul Perry, Villard Books, New York,1994, Parting Visions: Uses and Meanings of Pre-Death, Psychic, and Spiritual Experiences

轉載自明慧網 http://www.minghui.ca/


打開生死之門 探索靈魂奧秘()


劃時代的新學科瀕死體驗研究


(http://www.epochtimes.com)
2
瀕死體驗典型案例


我們在上面已提到,瀕死體驗有幾個共同特徵,下面我們將給大家分類列舉一些典型的例子。


2.1 靈魂離體,飄於空中


荷蘭 Netherland Rijnstate醫院心血管中心的沛姆﹒凡﹒拉曼爾醫生( Pim. Van. Lommel )是一位當代著名的研究瀕死體驗的學者。他及其同事對在1988-1992年間被成功搶救的33426-92歲的突發性心肌保塞患者進行了長達八年的追蹤式瀕死體驗研究,並將研究結果發表在200112月的國際權威學術期刊《柳葉刀》( THE LANCET)上,在學術界引起轟動。


在拉曼爾醫生的研究報告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些病人的靈魂離體經歷,這些經歷是很難以從神經生理角度解釋的,因為患者經歷瀕死體驗時已經在臨床意義上完全死亡,心臟跳動和呼吸已停止,腦電波消失,大腦組織完全處於不活動狀態。如果人的思維意識是由腦神經活動產生,那麼患者在臨床死亡的狀態下,如何能有獨立於身體並且清醒有序的意識活動呢?


例如一位44歲的患者,心臟病突發倒在一片草坪上,過路人看到後,叫來救護車送往醫院搶救。當時此人已被宣布臨床死亡,各個醫學指標顯示搶救過來的希望非常渺茫。但拉曼爾醫生還是死馬當活馬醫,持續給他做心臟起搏和人工呼吸。拉曼爾醫生在準備作人工呼吸時發現患者口中有假牙礙事,便將假牙從患者口中拿掉。經過一個半小時的搶救,患者終於有了心跳和血壓,但仍處於昏迷狀態。等清醒之後,該患者一見到拉曼爾醫生便告訴他, 自己知道他的假牙在哪裏。拉曼爾醫生非常吃驚,然後該病人解釋道:是呀,我被抬到醫院時,你就在那兒,把我的假牙從我嘴裏拿出,並放在一輛小車上,車上有很多藥瓶,車下方有個抽屜,你就把我的假牙放在那個抽屜裏了。


拉曼爾醫生驚訝萬分,因為他知道該患者當時處於深度昏迷狀態。通過進一步的交談,拉曼爾醫生得知該患者當時漂浮在空中,俯視自己躺在床上的身體和忙碌的醫務人員,並且急切地試圖和醫務人員交流,讓他們不要停止搶救工作,但是他的努力沒有成功,沒有人能看到空中的他。該患者描述的一切搶救細節和場景都與當時的真實情況吻合。如果我們把當時該患者的意識活動歸結於他的腦神經活動,那如何解釋他在處於大腦不活動的狀態下,卻能清晰的看到一切的事實呢?


《走向光明》 (Closer to the light )一書的作者,喬治華盛頓大學的醫學博士麥爾文﹒莫爾斯(Melvin Morse)和《美國的健康》雜誌前主編保羅帕﹒瑞(Paul Perry)記述了這樣一宗離體經歷:


奧格﹒菲爾哈特是一位63歲的老人。她正在等待心臟移植。一種嚴重的病毒感染侵襲了她的心臟組織,造成心臟停止跳動。她被緊急送往加州大學中心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Center) 進行手術。她的全部家人除了她的女婿都來到了醫院,她的女婿呆在家裏沒來。


儘管移植手術很順利,但在凌晨215分的時候,奧格新移植的心臟突然停跳。移植手術小組奮戰了3個多小時終於把奧格又搶救了過來。到了早晨奧格的家人得到通知手術成功了,但沒有被告知任何細節。


當奧格的家人打電話告訴她女婿這一好消息時。她女婿也有消息告訴他們。女婿說他已經知道了手術成功的消息。凌晨215分,他正在睡覺,發現奧格在床頭處。奧格告訴他不要擔心,她不會有事,並讓他把這一消息告訴她的女兒。奧格的女婿便記下來這一消息以及當時的時間,然後又睡覺了。


後來,當奧格醒來了,她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們得到我留的消息了嗎?


保羅﹒派瑞和麥爾文﹒莫爾斯醫生仔細研究了奧格的瀕死體驗,發現每一個細節都有客觀證據,甚至也看到了奧格女婿留的寫有那個消息的紙條。


靈魂離體經歷不僅經歷瀕死的人中有,一些健康人中也有類似的體驗。加州大學教授查理斯﹒塔特(Charles T. Tart )博士在他發表在1998年的學術期刊《瀕死體驗研究》(Journal of Near Death Studies)一篇論文中描述了他對一些聲稱有靈魂離體經歷的健康人所做的實驗。


60年代中期,一次給他們家看孩子的Z女士跟博士談起她自己從孩提時就常常感覺自己從熟睡中精神清醒過來,靈魂離體飄近天花板,從那俯視她自己的身體。這種經歷清楚地有別於做夢。起初她以為是睡眠中的正常現象。後來跟別人提起過 一兩 次,才知道並非如此,她也就不再輕易跟別人提起。她說她有時仍然有這種體驗。塔特博士告訴她當時關於靈魂離體有兩種理論,一種認為人的思想的確短暫離開肉身,另一種則認為完全是某種幻覺。博士建議她可以通過以下辦法區分兩者:在十張紙條上寫上一到十這十個數字,把它們面朝下放在桌子邊的盒子裏,睡覺前隨機挑出一張翻過來,但是不要看。如果她睡覺時真有靈魂離體經歷,就看那張紙條並記住上面寫著的數字。第二天早上再檢查她記憶中的數字與紙條上的是否吻合。幾星期後,塔特博士再遇到她時,她告訴塔特博士,她試了7次,每次記住的數字都準確無誤。


接著塔特博士請她到他的實驗室進行了四個晚上的測試。每天晚上博士用常用的能分辨睡覺不同階段的腦電圖儀(EEG)對她進行了測試,連續記錄下她每天晚上睡覺時的腦電圖數據。他同時還用儀器測試她眼睛的活動,皮膚的電阻,心律,血壓等。


為確定她有離體感覺時是否真的靈魂離體,博士用了以下程序:


每天晚上等受試者躺到床上,儀器指示她即將睡著後,博士走到他走道上的辦公室,隨機地打開準備好的隨機數字表,在表上拋下一個硬幣,選取硬幣落到的隨機數字,立即在一張小紙條上記下其前5個數字。然後把紙條裝入一個不透明的夾子裏,回到受試者所在的實驗室,在受試者沒看到紙條的情況下把紙條放到一個架子上。如果一個人眼睛離地面高於約6.5英尺 ,他可以清楚地看到紙條的內容。除此之外受試者無法看到紙條。然 博士告訴受試者入睡,要求她如果出現靈魂離體現象後,請她試圖在靈魂離體現象結束後立即醒來告訴博士,以使他知道靈魂離體現象發生時的儀器記錄。還要求她如果靈魂漂浮得足夠高,請她記下紙條的內容,在靈魂離體現象結束後立即醒來告知博士其內容。 


在四個晚上的測試中,Z女士共報告了5次有靈魂漂浮的感覺,其中有三次她感覺她似乎靈魂部份離體,有兩次靈魂離體經歷。在前三個晚上,Z女士報告雖然她偶有靈魂漂浮或離體經歷,但她無法控制以漂到足夠高的位置以看到紙條上的數字(數字每晚都各不相同)。到第四個晚上測試,在早晨557分開始在7分鐘內腦電圖顯示有時像第一階段睡眠,有時像短暫的清醒。然 後Z 女士醒過來告訴博士紙條上的數字是25132,博士記下這個數字,並證實了這的確是紙條上的數字。而隨機猜中五位數的幾率是十萬分之一!


康涅狄克大學心理學教授肯耐斯﹒瑞恩(Kenneth Ring)在其名著《走向奧秘迦----探索瀕死體驗的意義》(Heading toward Omega---in Search of the meaning of the Near Dearth Experience)一書中,講述了一位四十八歲婦女的瀕死體驗:


砰,我離開了,接著我漂浮在天花板上,在向下看時,我能看到醫生的帽子和頭。我能分辨出我的主治醫師,因為他的帽子上有特殊的標誌,那景象十分清晰生動,我近視得十分厲害,別人在400英尺以外就能看見的東西,我須走到十五英尺附近才能看見,所以這件事(看見醫生帽子上的特殊標誌) 令我十分吃驚。他們把我和一個處於我頭後方的機器連起來,我的第一個念頭是:天啊,我看得見,我簡直不能相信,我看得見。我能讀出那些在機器上的數字,而這機器在我的頭後方。所有的東西都很明亮和清晰,從我所在的地方,我能向下看到燈罩,燈罩頂上很髒,都是灰。我記得我當時在想:必須把這個告訴護士們


另外一宗生動的離體經歷記錄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的醫學博士麥爾文﹒莫爾斯(Melvin Morse) 和《美國的健康》雜誌前主編保羅﹒帕瑞(Paul Perry)合著的 《走向光明》一書中:一個二十五歲女性包拉,在一次突發性心臟病中, 心臟停止了跳動,搶救醒後,她描述道:我飄在天花板上往下看,有三個護士在我的身體周圍,有一個測完我的脈搏後,對另外兩個喊道:給醫生和他丈夫打電話。醫生馬上就來了。作完一個簡短的檢查後,醫生說:她死了。我飄出房間,進了走廊,看見了我的阿姨----這家醫院的護士。她正在和別人說:多可惜啊,包拉曾經是多麼好的小媽媽。我很奇怪她為什麼要用曾經是。我試圖和他們說話,告訴他們我還在這兒,但是我沒法和他們交流。我甚至還可以飄進另一間房間,我聽見一個病人報怨說:太吵了。護士對她說:包拉在隔壁病得很嚴重。然後我就飄回去,看見我丈夫已經來了,他對醫生說:這叫我怎麼向孩子們說呢?我想我可能已經死了,我第二個念頭不是害怕,而是覺得這會是一個有趣的經歷,我想告訴他們:我當時就在這兒,我甚至可以看到他們和聽見他們說話,但是沒法和他們交流,這很令人沮喪。當我看著他們搶救我時,屋子裏變得十分明亮,一個彩色的大蓬罩下來,在我上方,在它的中心是非常亮的光在閃動著。我知道那光亮的中心就是我想去的地方。然後幾個人從光中走出來,他們不是上帝或天使,而是就像我這樣的普通人。最後我回到了我的身體裏。我看見醫生搖著我的肩膀叫著:包拉,包拉,回來。我在那時回到了身體並醒了過來。

轉載自明慧網 http://www.minghui.c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証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