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資料庫圖片

1967年12月2日晚上,南非心臟外科醫師巴納德(Christiaan Barnard)進行了全世界第一例心臟移植手術,病人手術後活了18天。第二位接受心臟移植手術的病人是59歲的牙醫師,他是全世界第一位活著走出醫院的心臟移植病人,後來他活了19個月。

1970 年代,心臟移植病人一年的存活率非常低,只有15%;1980年代,心臟移植病人五年的存活率已提高到50%。隨著心臟移植技術的進步與新抗排斥藥物的問世,心臟移植病人的壽命愈來愈長。目前,世界上心臟移植後生存時間最長的病人已經活了超過28年。然而,隨之而來的,心臟移植手術卻引發許多奇妙但又難以解釋「換心」的故事。

現代「換心」的故事

2008年美國喬治亞州發生一個奇特「換心」的故事。69歲的葛漢在12年前接受心臟移植手術,捐贈者是33歲的卡托。葛漢在接受心臟移植手術後不久,就認識了卡托的遺孀,他們很快的陷入熱戀,很快就結婚了。但是,不幸的是,葛漢在心臟移植12年後,與捐贈者卡托先前的命運一樣,以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2008年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紐約63歲的謝裡丹因為嚴重的心臟病,在西奈山醫院接受心臟移植手術。然而,令西奈山醫院醫護人員大吃一驚的是,謝裡丹接受心臟移植手術前,畫畫水平和一個幼稚園小孩差不多;但是,接受心臟移植手術後,他繪畫的技術竟然突飛猛進,畫出許多頗具藝術水準、令人驚異的作品。原來,謝裡丹移植的新心臟是來自一位剛剛因車禍去世的業餘藝術家。

結語

以上兩則案例不知道是個案還是巧合,畢竟能接受心臟移植的病人並不是很多,但西方基督教早有「靈魂」之說,這和東方道家「元神」的理論相類似,可見古代的「神傳文化」都認為:人的生命不僅具有「有形」的身體,還蘊涵「無形」的成份。

然而,現今西方醫學的「實證」觀念太過狹隘,只相信儀器能驗證「有形」的部分,而不相信儀器不能驗證「無形」的成份;這也就產生醫學技術能夠完成心臟移植手術,但是醫學理論不能解釋心臟移植手術後所發生的現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証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