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心靈心理學基礎實驗簡介() 遙感他人注視和實驗者效應



吳淵


(http://www.epochtimes.com)
遙感他人注視和實驗者效應(Remote Detecfting of Staring and Experimenter Effects)各位讀者大概都有過類似感受:自己正在走路,坐著,或幹什麼事情時,突然感到有人在看自己;於是轉身一瞧,發現果然有人注視。這種經驗是最普遍的一種超感知覺。經調查,68% 94%的人曾有此經驗。為了判斷這種知覺是否確實存在,心靈心理學家設計了很多實驗並進行了實驗數據統計分析。


類似他心通功能的實驗,注視實驗也需要兩名被試,一名進行注視,另一名感受接收。二者隔離開來,但是注視者能夠看到感受者。早期的實驗由注視者坐在感受者身後(Coover, 1913),後來有人使用單向玻璃或閉路電視系統(Braud, Shafer, & Andrews, 1993a , 1993b; Williams, 1983)。此類實驗一般分成兩種隨機形式:一種為注視類,另一種為非注視類。在注視實驗中,注視者將注意力指向感受者;在非注視實驗中, 注視者將注意力從感受者身上移開。在每30秒一次的實驗中或實驗後,感受者說出自己是否被注視,實驗者對其猜測進行嚴格記錄。後來有些實驗乾脆記錄感受者的腦電波。大量實驗證明此類超感知覺確實存在(Braud ect.,1993)


有趣的是,一些實驗結果受到了實驗者效應的影響。實驗者效應在心靈心理學實驗中多有表現,即在排除作弊的可能性和實驗設計的影響後,相信超感知覺的實驗者往往能得出人類具備特異功能的實驗數據;而對超感知覺持懷疑態度的實驗者卻常得出相反的結果。這類現象非但沒有推翻超感知覺存在的結論,反而進一步證明瞭其客觀存在。因為既然實驗結果不是由實驗者或被試作弊導致的,也不是實驗設計的缺陷和其它隨機因素引起的,只可能是實驗者的思維對被試產生了影響,被試心電感應到實驗者的思維後,作出了不同反應,從而導致了實驗結果的不同(Palmer, 1986)。例如,相信超感知覺的實驗者可能更善於激發被試潛在的超感功能,從而使被試表現出較強的特異功能;不相信超感功能的實驗者則對被試潛能的發揮有抑製作用。或者,實驗者在實驗中運用了心理能量,導致了實驗結果朝自己預想的方向發展。


1997年,裡查德.魏斯曼博士(Richard Wiseman)和瑪麗林.史利茲博士 (Marilyn Schlitz),聯合在英國Hertfordshire大學進行了注視遙感實驗。前者是個超感功能的懷疑者,試圖重複各類心靈心理學實驗以檢驗結果的真實性;後者則作過大量實驗證實超感功能的存在,是位超感知覺的確信者。


在實驗中,裡查德與瑪麗林分別作為主試並兼對被試進行注視。二人使用同樣的實驗設備,從同一被試群中抽取樣本,進行完全相同的實驗程序。實驗唯一的不同便是實驗者的不同。一組實驗由裡查德主持,另一組由瑪麗林主持。實驗中他們依據隨機抽取的實驗順序(注視或不注視),每30秒對各自的被試集中注意力進行注視,或轉移注意力,不注視被試。整個實驗過程被嚴格監控和記錄。裡查德與瑪麗林所在之處與被試相隔5間房間,距被試20米 ,他們通過閉路電視系統觀察被試的反應。一共有32名被試(Hertfordshire大學的10名男生和22名女生,平均年齡25.72)參加實驗。被試在實驗中的反應和腦電波被詳細記錄。


實驗數據用Wilcoxon Singned Rank Test加以統計檢驗,比較被試在16注視類實驗中的腦電波和16非注視類實驗中的腦電波。統計結果顯示裡查德主持的實驗沒能證實遙感他人注視功能的存在;而瑪麗林主持的實驗證明此功能顯然存在(Wiseman & Schlitz,1997)。這一結果不但說明人可能具有遙感功能,而且再次印證了實驗者效應,並引起了心理心理學家們對超感知覺探尋的更大興趣。


中國有句祝福的話,心想事成。聯繫起現代前沿科學的研究,尤其是有關人類意識的實驗研究,我們發現人心竟然真能促成事實。引伸開講,如果每個人都能常懷善念,期望他人和社會向美好的方向發展,這個世界豈非會變得日益美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証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