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成功人生的心法─識人學


 


中國古識人學今解


 


一、相學的學理源流


五術為中國帝王之學,其中的山指的是風水或仙道,醫指的是中醫,是皇帝的養生之道,命指的是八字、紫微,卜是卜卦,是作為出兵征戰,預知國運的參考,相指的是人相學,也就是帝王的人力資源管理學。


 


而在古中國的實用學術中惟有識人學,是以人的實體與精神為中心,而非仰賴工具或生辰八字、星座、及玄之又玄的數據等推算吉凶禍福,因此相學不但是各種神秘學中起源最早,也是最具實用性、方便性與科學基礎的一門學術。


古人認為「人命稟於天,則有表候於體」。就是說,凡人的一切外在表徵都含有關涉個人不同命運的深層意含,只要把握規律,即可探測出其中的命運消息。


 


識人學源於相術,而相術是始於黃帝軒轅,為御醫風后氏立法,故名風鑑學。


而現存最早有關相術的文字資料是〈三朝記.少閑篇〉中有「堯取人以狀,舜取人以色,文王取人以度」中的一則記載。


 


    後來明代最著名的相士袁珙在對其以前的相術歷史進行深入研究之後也曾說:「系相人之有術兮,肇東周之叔服。」認為春秋時期的周內史叔服是中國相術的創始人。而該時期又有唐舉等各門相法繼起,惟因自秦皇火焚各書之後,有關的相書幾是無存,致相術真正起源已是難考。惟可以確定的是,相學中氣色之論早於相學之說,且氣色的根基又與中醫同啟於一脈,故自古即有「醫相一家」之說。惟其後中醫與相學日趨專精,由於功能不同,時日久遠之後,一則走向公論,一則趨於神秘,兩者逐漸南轅北轍,分道揚鑣。


   


後因相學博大精深,非常人可觸類旁通,加以古代精研相學之士,往往被帝王將相羅為「宮廷相師」,不輕易傳授外界,因此識人學逐漸披上神秘色彩,甚至與命理混為一談。


 


    明清以來擅相者因謙抑或藏私,不擅相者則江湖欺詐,終使人相學時受質疑、攻訐,甚至被歸視為迷信之談。惟隨著現代醫學的進步,部份古相學之理論已逐漸獲得科學依據。


   


如東漢理學家王充之「受氣定命論」與兩則先進的醫學研究相副,其一為美國明尼蘇達州孿生暨領養中心於一九八六年底發表的一項震憾性學界的報告,該項研 究係針對三百四十八對雙胞胎,其中包括四十四對分開養育的同卵雙胞胎,進行長精性的詳盡追蹤後,得出「人類的思想和行為─個性、健康、智慧,取決於細胞中的遺傳基因,遠大於後天環境的影響,即是一般人的智慧、個性與身體健康,大部份在受胞時已經決定。更令人注目的是,這幾年來部份先進國家的醫學研究人員正不遺餘力地進行基因的檢驗工作,而且終於有突破性的發展。


 


    而另一則為蘇格蘭科學家聲稱發現了「貧窮基因」(povertygene),可以遺傳給下一代,不但令人更衰老得更快,還會壓抑人腦發奮向上的慾望,令人們工作態度散漫。


 


最傑出的一項研究是從基因檢查中去推斷一個人十年、二十年甚至四十年後的健康狀況或死亡年齡,這跟人相學中之推論個人流年的理論不諜而合。譬如擅相者可以根據一個人的氣色或手面相去推斷他將於何時罹患何種疾病─如肝病或肺病,而醫學研究人員則可根據基因的排列組合,預知個人的患病或死之流年。換句話說,遺傳工程中的基因排列,或許與人相學有著某重密切的關聯,只是謎底尚未被揭開罷了。此外,從人相學中的氣色或手面相部位,可以判定一個人吉凶禍福的流年,而根據 國內外 醫師的研究報告指出,有些人在日常生活中會在某個時期發生「生理短路」的現象,例如注意力無法集中,判斷力喪失,意識消沈,焦慮緊張,反應遲頓….等,這些現象會造成投資失誤、婚姻失和、人際惡化,意外頻生、招惹是非,升遷受阻等。這種生理短路現象,有些是發生在某一時期,有些則接二連三發生,人相學謂之流年不利,而醫學上則視為性格或情緒障礙,雖然說法不同,但在觀察及解釋上,則確是殊途同歸。


   


再加上現代醫學已證明,腦室構造的大小變化,內分泌作用─如生物胺或腎上腺皮質素醇濃度的高低,紅血球細胞膜對體內金屬的運輸,以及腦激發波幅度之寬窄等,都會左右人們的思維、舉止與健康,從而人相學的角度觀之,這些現象,均會反映在每個人的神、氣、色方面,而據以左右人們的命運。


 


二、相學在古代社會的應用:


相學在古代下治生活中應用廣泛,其中應用最多的是為朝廷選拔和甄別人才。歷代帝 王 君主幾乎都篤信相學,且一般都喜歡以命相作為甄別人物、擢拔賢才的重要依據。


唐宋時期朝廷大力提倡相學,更是直接推動了看相習俗的普及與發展,唐與北宋時期雖然社會比較安定,但統治者內部的權力之爭一直非常激。高層統治者為了鞏固政權,需要通過相學來識人忠奸,挑選賢臣良將。文臣武將也需依靠相術來了解同僚、部下及上司的命相,以求就福避禍,處理複雜的人事關係。還有的以相術作為政治鬥爭的手段,借相士之言培植親信、排斥異己。這樣,宮廷上下,從皇帝到一般官吏也就都對相學大力提倡。


 


唐宋的開國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趙匡胤都有不少與相士交往的軼聞趣事流傳至今。對兩朝社會的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的皇帝如李隆基、武則天、趙光義,朝臣如魏徵、安祿山、王安石、司馬光等,也都與相術結下過不解之緣,文史典籍中常可見到這方面的記載。從傳世的相術著作中還可看到,兩朝時許多在官場失意的文人學士也都精通相理,如蘇東坡、陸游就在詩文中引錄過不少相術典故,韓愈、杜牧還在詩文中對相術發表過獨到見解。


 


相學成為一門普遍性的社會職業,是在唐代以後。其中聲名最大的數袁天綱和陳摶兩人。經傳典籍、野史雜錄中都有不少袁天綱的文字記載。新舊((唐書))皆為其列傳,唐貞觀初,太宗李世民名見曰:「 古有 君平,朕今得爾,何如?」對曰:「彼不逢時,臣固勝之。」說得唐太宗心甜意美,此後多次召其入宮,令視群臣,以定升降。


 


<<黟縣志>>亦有這樣的記載:盧臣忠登第後,由臨安府司理累遷右正言,皇上想進一步重用他,就命相士給他看相,相士言其背相不佳,官不過此,皇上便從此打消了提升盧臣忠的念頭。在中國古代,相士可謂一言九鼎,一句話就決定了盧臣忠的官運。


 


不光帝 王 君主,不少掌有實權的封建官吏也往往根據命相來薦才任人。據傳,因平定太平天國起義而名震宇內的晚清重臣曾國藩就是有名的看相高手,他在擔任湘軍統帥期間,自己經常根據命相來選拔將校官佐。


 


除了選才任人,古代朝廷還通過看相來識別文臣武將對朝廷是否忠誠。最有代表性的是通過看相來識別所謂的「反相」。<<漢書.吳王濞傳>>載:


上立劉濞於沛為吳王,王郡五十二城,已拜受印。禍帝召濞相之曰:「若有反相」因附其背曰:「漢後五十年,東南有亂者,豈汝耶?然天下同姓一家,慎無反。」濞頓首曰:「不敢。」


劉漢高祖劉邦封侄子劉濞為吳王,但又發現他有「反相」,因此對他提出警告。無獨有偶,後來吳王濞果然以清君側的名義發動叛亂。<<太平御覽>>卷七<<三國典略>>也有類似記載:


齊高歸彥嘗令皇甫玉相己。玉曰:「公位極人臣,必可反。」歸彥曰:「我為何須反?」王曰:「公有反骨。」


皇甫玉替高歸彥看相後,直言不諱地說他今後會造反,理由就是因其生有反骨。可見當時人們相信通過形體相貌可以測斷出一個人的忠奸秉性。


 


在中國古代,還有人直接將相術用於政治鬥爭。<<史記.淮陰侯列傳>>所載蒯通相韓信一事即是如此。其時,楚漢爭鬥激烈,策士蒯通「知天下權在韓信,欲為奇策而感動之」,於是假托看相,對韓信說:「 相 君之面,不過封候,又危不安。 相 君之背乃貴不可言。」實際上蒯通是在勤他背叛漢王,與楚漢三足鼎立,分割天下。由於韓信自以為對漢王有功,漢王不會虧待自己,不忍背叛漢王,所以無論蒯通如何勸說,都未能成功。韓信幫助漢王打敗了西楚霸王項羽,而自己最終被處死,「不過封侯,又危不安」。相術在此僅是用來作為游說的一種手段而已,儘管該理論本身或許不無道理。


 


以相術識人不統可以結交權貴得到好處,在人身依附的封建體制下,浮游宦海的封建朝臣往往不能主宰自身命運的沈浮起落,因此以本術了解同僚部下以及上司的命相,也就可以識別禍患之因,及早迴避,以免受牽連,甚至還可以化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避禍而得福。<<杜陽雜編>>載,賈餗少時以才名聞世 ,其尚為布衣時謁見滑台節度使賈耽。耽以之為同宗,又喜其文才,於是將他留在身邊。忽一日,賓客大會,有善相者在座,待賈餗離席後,相者對座中人說:「賈公子神氣俊逸,當位極人臣,然其執政之時,朝廷微變,若當此際,諸公宜早迴避。」在座的人都默默將相士的話記在心中。及太和年間,賈餗果然發達,把持朝綱,但賈耽等昔日的故舊好友都相繼借故離他而去,有的潛匿山林之中達數年之久。<<劇談錄>>所載唐宣宗時宰相路岩請人給駙馬于悰看相的故事,更耐人玩味,于悰初為鹽鐵官,常有消息傳出他有宰弼之任,路岩常時重權在握,因為于悰暗中不和,聽後心裡很不安穩,他請來相士丁重,請他在宴請賓客時,垂箔察看于悰是否真有宰相的命相。丁重尊囑行事,回稟路岩:「入相必矣,兼在旬月之內。」並聲明:苟逾月不居廊廟 ,某無復敢至門下。」路岩深信不疑,連忙改變策略,主動與于悰言好。雖然這些野史雜說之言未必可信,然古代封建朝臣借相術以求自保的心態,還是可以從中看得非常清楚的。


 


中國古代戰爭頻繁。由於古人篤信相術,軍隊中常有相士隨行,其職責主要是望氣觀陣、策畫軍務。<<輟耕錄>>載,元世祖忽必烈未破襄陽時,今著名相士李國用到軍營中望氣觀陣。李未走多遠,即返身回報:「臣見卒伍中往往有台輔器,襄陽不破,江南不平,置此人於何地?」忽必烈聞言大喜,遂揮師攻城,一鼓而下。<<楊州府志>>亦載,宋高宗駐兵準揚時,一日相士妙應方忽見城中人面有死氣,急告守將張浚說,此為金兵將至之兆。張浚回報宋高宗,勸其南渡。尚在未決之際,金兵已至,城中死者無數。


 


相術在古代軍事中所起的另一作用是選將擇帥<<譚賓錄>>載,初唐名將李勣每臨陣之前選將必相有福之人,而後委以重任。起初有些人覺得他的作法迂腐荒唐,有人還公開譏笑他。他向譏笑的人解釋說,薄命之人難成功名,只有福大命大之人才吾保證在戰場獲勝。後來經過了若干次戰爭實踐,過去譏笑他的人也都對他的話心悅誠服了。


 


兩軍對峙時,古人還常常根據敵方主帥的命相來確定和調整自己的戰略方針。<<春狀後語>>載,戰國時趙惠王和秦昭王會盟, 平原 君與 武安 君各隨其主同往。 平原 君趁見面的機會暗暗觀察了 武安 君的的面相。後來在討論對秦作戰的戰略方針時, 平原 君對趙王說:x池之會,臣察 武安 君之為人也,小頭而銳,瞳子白黑分明,視瞻不轉。小頭而銳斷敢行也; 瞳子黑白分明者,見事明也; 視瞻不轉者,執志強也。可與持久,難與爭鋒。廉頗為人,勇鷙而愛士,知難而忍耻,與之野戰則恐不如守,足以當之。」趙王完全採納了 平原 君的意見。可見 平原 君對 武安 君命相的看法,對整個戰略方針都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明代看相之風盛行,其熱鬧景象並不在唐宋之下。尤以得到過相士支持的明成祖朱棣就是一個有名的相學迷。他對相士的信賴超過了對所有朝臣的信賴程度。據歷史記載朱棣曾召名相家袁忠徹至北平王府,借宴請之機,請他暗中觀察諸文武大臣的面相。袁對朱棣說,赴宴的文武大臣多為刑死(死於非命)之相,從而堅定了朱棣起兵「靖難」爭奪皇位的決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証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