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的父母都是猶太人,父親是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也是 S.弗洛伊德六個子女中唯一繼承父業的人。在她出世以前,S.弗洛伊德曾希望她是個男孩。自幼不受父親重視,她自己曾在與朋友信函中稱當時如果有避孕藥,她是不會來到這個世界的。

 
  但她並未讓父親失望,自幼對學術有興趣,15 歲以前已經開始閱讀父親的論文,自行研習精神分析。14 歲即出席旁聽父親主持的精神分析研討會。1912年安娜在維也納的考泰季中學畢業,此後她沒有上過大學。中學畢業後,她曾擔任過小學教師。23 歲曾因連夜惡夢而陷入情緒困擾,經由父親連續分析治療達 4 年之久,這時她才她真正接觸心理學。當時她每周接受 6 個小時的分析,時間在晚上 10 點鍾,直到 1922 年中斷,但從 1924 年開始後的幾年中,她仍斷斷續續接受其父的精神分析。1920年,父女兩人一塊兒參加了在海牙擧行的國際精神分析學會, 1922 年安娜穫准參加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並取得正式會員資格。1924年首次在學會提出研究報告,題爲《擊敗幻想與白日夢》,引起精神分析學界重視。該報告内容時她對白日夢患者的個案研究,實際上那個患者就是她自己。
 
  1923-1938 年,她在維也納私人開業,從事精神分析治療工作。1925-1928 年曾擔任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主席,並擔任維也納精神分析教育學院院長,她還積極參加了國際精神分析學會的活動,並擔任過該會的名譽主席。1938 年,納粹德國入侵奧地利之初,安娜曾被德軍逮捕,穫釋後陪同父親赴英國倫敦避難,一面照顧已患口腔癌多年的父親,一面繼續在倫敦從事兒童精神治療工作。
 
  1939-1945年,她在維也納創辦了一所私立小學,將原來用於病人的精神分析理念擴展用在教育上以研究兒童。後來成爲着名心理學家的 E.艾里克森,當時即在該校任教,並跟隨安娜從事兒童精神分析研究。與此同時,她還在英國倫敦創辦漢普斯特戰爭療養院。機構創辦初期,照顧在戰爭中和雙親失散的小孩,戰後她改爲兒童診護所[1],開設兒童心理治療課程,並對精神紊亂的兒童和成人進行臨床診斷和分析治療。這一時期她還走遍歐美,作專業和通俗的精神分析講演,並擔任耶魯大學法學院和兒童研究中心的訪問教授。此外她還開辦了一個健康兒童科,一個因社會案件而設的幼兒班和一個專收盲童的幼兒班。1952年起她擔任漢普斯特診療所的所長直到逝世。
 
  安娜未接受大學教育,無正式學曆,學術成就全靠自修,她終身未婚。一般認爲,安娜在心理學上最大的貢獻乃是她對父親的犧牲奉獻,當 S.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尚未得到重視,唯安娜仍堅守在父旁。1923 年弗洛伊德患口腔癌, 開始依賴安娜的照顧及看護工作。當他需遠赴柏林進行治療,陪伴他的隻有安娜。因爲弗洛伊德患重病,一個保護心理學的祕密組織成立,安娜是其中一個組員,她要求其它組員捐出一隻指環以示信任。那年開始,安娜便成爲弗洛伊德的祕書及代理了。而當奧地利被德國納粹入侵時,安娜還爲了保護父親,代父接受蓋世太保的偵訊。此外,她協助 S.弗洛伊德使其晚年着作得以出版,並編纂了 24 卷的弗洛伊德全集英文標准版。安娜本人在心理學的成就,主要有以下幾點:
 
  1.自我心理學 她進一步繼承和發展了其父後期的自我心理學思想,對自我心理學的建立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弗洛伊德把自我當作“本我的傭人”來看待,自我把絕大部分能量消耗在對本我的控制和壓抑上,因而自我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本我影響的,安娜則不同,她反對過分強調本我,而強調要給予自我以應有的重視。她認爲從臨床的角度,更應該重視自我。由自我心理學出發,安娜論述了她的兩大理論成就 - 防禦機制和兒童精神分析。
 
  2.對防禦機制的詮釋 弗洛伊德斷斷續續地提出了一些防禦機制。安娜在她 1936 年的《自我與防衛機制》一書,系統總結和擴展了其父對自我防禦機制的研究。她指出人類的最重要的防衛機制是壓抑。所謂防禦機制(defense mechanism )是指個體習慣性的一種帶有潛意識的反應方式,其目的在於防止自我因挫摺沖突引起焦慮的壓力,安娜一共論述了 15 種:
 
  ■壓抑(repression)。是指把那些不能被意識所接受的沖動、觀念或回憶、情感等壓抑到潛意識中去。這是最古老的和最危險的防禦機制之一,也是使用其它防禦措施的先決條件。
 
  ■否認(denial)。是指“當對外部事件的知覺象征性地與有威脅的沖動相聯繫時,人們會潛意識地阻止外部事件進入意識”.否認就是通過拒斥而把危險排除在外。
 
  ■禁欲(asceticism)。是指青春期表現出來的一種心理特點。在安娜看來,青春初期的青少年常常對出現的性沖動感到不安,爲了使自己不致於因此而做出越軌行爲,他們便通過放棄一切欲望和快樂來保護自己。
 
  ■投射(projection)。是指把自己所不能接受的沖動、欲望和思想轉移到别人或其它對象身上。使這些沖動脱離自我,好像它們不是自我的一部分。人們經常用這種方法來避免意識到那些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感情或想法。
 
  ■利他(altruism)。在安娜看來,利他主義也是一種投射作用。她認爲,人們通過采取某種行動,-方面滿足了自己的需要,一方面又幫助了别人;在某些極端情況下,人們可能會不惜放棄自己的需要來滿足别人的願望。
 
  ■轉移(displacement)。是指對某一對象的情感由於含有危險(或其它原因)而無法直接向該對象表達時,人們有時會把這種情感或沖動轉移到其它對象身上,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宣泄,心理得到平衡。
 
  ■自我約束(turning - against - self)。是把沖動向内轉向自我,而不是向外轉向某一對象。這種自我約束的結果通常會導致心理不適、罪疚感、抑鬱以及受虐癖的情感。
 
  ■反向(reaction - formation)。是指把别人或社會所不能接受的沖動或欲望轉移到它們的反面,使之成爲可接受的。
 
  ■反轉(reversal)。是一種類似於反向作用的防禦機制,它可以把沖動從積極主動的方式變成消極被動的方式。這是因爲原來采納的行爲方式是社會所不容許的,爲了求得心理的平衡,人們便采取了這樣一種反向作用的防禦手段。
 
  ■升華(sublimation)。是把某些沖動和欲望通過某種高尚的行爲轉變爲社會所接受的東西,這是一種“本能目的替換作用”.
 
  ■心力内投(Introjection)。是把外部對象或自己所賞識的某些人物的特點結合到自己的行爲和信仰中去的一種防禦機制。
 
  ■對攻擊者的認同(identification with the aggressor)。安娜把它也視爲一種心力内投的防禦機制。它是對自己所恐懼的人或對象的行爲進行模仿和學習,使人在心理上感到自己就是那個令人恐懼的人或對象,以此來消除自己的恐懼心理。
 
  ■隔離(isolation)。是強迫性神經症的一個典型特征。指人們把社會所無法接受的沖動或欲望在意識中保留下來,但與此同時卻剝奪了其中的情欲和意義,以此來達到一種理智型情緒隔離,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
 
  ■抵消(undoing)。是指一旦發生了一些令人無法接受的事情,人們常常以某種魔幻般的姿態或儀式來抵消由此而造成的心理不安。
 
  ■退行(regression)。是指人們在受到挫摺或面臨焦慮、應激等狀態時,放棄已經學到的比較成熟的適應技巧或方式,而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階段的某種行爲方式,以滿足自己的某些欲望。
 
  3.兒童精神分析 安娜對人格的發展深感興趣,前後花了 50 年時間把她父親的精神分析理論用於兒童心理分析和教育工作。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主要以成年人爲對象,雖然其人格理論提到兒童的心理發展,但實際上並未深入對兒童進行精神分析的經驗。安娜則不同,她長期從事兒童心理分析和教學工作,她的《兒童精神分析技術導論》一書,就是她對兒童實施精神分析的經驗之談。
 
  由於兒童語言能力有限,無法實施自由聯想或釋夢技術,安娜創造應用游戲觀察和家庭訪問觀察方式進行。1938 年隨父定居倫敦後,她就在居家附近開設兒童精神分析診所,一面對兒童實施精神分析,一面訓練精神分析人員。她的《兒童精神分析治療》一書,即在該所工作的研究記錄,對兒童精神分析貢獻極大。
 
  由於安娜·弗洛伊德對精神分析,特别是兒童分析的卓越貢獻,許多大學授予她名譽博士學位,其中有美國的克拉克大學(1950),傑佛森醫學院(1964),芝加哥大學(1966),耶魯大學(1968),她父親的母校、奧地利的維也納大學(1972),美國哥倫比亞大學(1978),英國劍橋大學(1980)。此外美國政府還曾授予她“麥迪遜獎”,英國政府也曾授予她大英帝國騎士爵位。擔任過《兒童精神分析研究》的主編和國際精神分析協會名譽會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郭証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